发布日期:2024-11-02 23:24 点击次数:100
今年以来,接连几个重要档期的电影票房不理想,引发行业内外的反思与讨论。而电影票价格上涨是重要话题之一。
回顾电影行业的发展历程,电影票价格并非一直处于高位。曾经,在一些中小城市,普通2D电影票可能只需十几元。而如今,价格已经普遍上涨到三十元甚至更高。
在大城市,电影票价格的涨幅更为显著。曾经四五十元可以观看一场精彩的电影,现在普通场次的价格已经达到六七十元,而3D、IMAX等特殊影厅的票价更是突破百元。
悠渡影城都江堰店总经理刘安星告诉《中国经营报》记者,近年来电影票价格确实一直上涨,上涨原因一方面是电影发行价提高,另一方面是影院为保证利润抬高票价。“实际售价一般都会高于发行价,如果低于发行价,中间的差价则要由影院补齐。”
根据猫眼数据,2023年一场电影的平均票价达到了42.7元,这是自2017年以来的最高值,并且自2021年开始,票价连续三年上涨。
不仅如此,这种上涨趋势在热门档期尤为明显。
例如2022年春节档的平均票价高达52.8元,涨幅达到了8%。2023年春节档电影平均票价为52.3元,虽然比去年略有下降,但整体上仍然呈现出上涨的趋势。
灯塔数据则显示,2024年暑期档电影平均票价40.9元,同比增长0.25%。2023年平均票价为40.8元,2021年至2022年平均票价为37.8元,2017年至2019年平均票价为35元。
票价不断上涨,让不少观众十分怀念当初9.9元的电影票。事实上,电影票价的上涨受多种因素影响。跟当下观众关系最密切的,就是票务平台的补贴减少。
在2015年前后,为了抢占市场份额,各大票务平台推出了大量补贴,使得9.9元、19.9元的电影票一度盛行。然而,随着市场格局的稳定,这些补贴逐渐减少,影院不得不自行承担更多的运营成本,从而导致票价上涨。
电影票价格到底怎么确定?一位专注于电影行业的研究人员告诉记者,每部电影都有一个最低发行价,影院在这个基础上自主定价,跟片方或售票平台关系不大。一般而言,经济发达地区、商业繁华地区以及高档影院的价格相对较高,条件一般的影院票价相对较低。
对于发行方来说,随着电影制作技术的进步,尤其是3D、IMAX等特效的普及,制作成本显著增加。此外,明星的高片酬、宣传发行费用的上升等也会导致制作成本的增加,这些成本最终会转嫁到发行价上,制作成本上升发行价自然会提高。
此外,影院的运营成本不断攀升,也促使影院提高票价。影院需要支付场地租金、员工工资、设备维护费用、水电费等各种开支,这些支出费用的上涨无疑增加了影院的运营成本。同时,影院还需要不断更新设备,引进先进的放映技术和舒适的座椅,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。
除此之外,影院还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压力,不断有新的电影院投入使用。
据国家电影专资办的数据,2023年1到11月,全国新建影院数量共723家,每个月都有新的影院。同时,我国城市院线银幕总数在2023年达到了86310块,净增银幕数2312块,连续五年保持增长态势。
院线银幕增加的同时,观影人数并未成比例增加,甚至还出现了下降。仅以暑期档为例,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,2023年观影总人数为5.05亿人次,今年观影总人数为2.85亿人次,2023年场均人数为14.6人次,今年场均人数为7.4人次。
影院数量以及放映场次的增加,遭遇观影人数的减少,意味着大量影院的放映场次上座率极低,不少影院为维持运营,从而选择提高票价。
票价过高显然不利于提高观众的观影意愿,大量观众的吐槽就是例证,进而影响未来的观影行为。从长远来看十倍杠杆炒股平台,电影票价的合理化将是电影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,电影产业需要在提高观影体验和控制成本之间找到平衡点,才能实现产业的良性发展。